周邦彦(1056—1121),北宋著名词人。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,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,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其词格律严谨,语言曲丽精雅,长调尤善铺叙,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推崇。作品在婉约派词人中长期被尊为“正宗”。旧时词论者称他为“词中老杜”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居士集》(已佚),今存《片玉集》10卷,《清真集》2卷。
北宋元祐八年(1093)二月,周邦彦来到溧水,任职知县,任期整整三年。相传,周邦彦在政事之余,多走出衙门,或考察民情,或寻幽探胜。他在溧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《满庭芳·夏日溧水无想山作》,这是一首可代表他一生创作思想和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:
风老莺雏,雨肥梅子,午阴嘉树清圆。地卑山近,衣润费炉烟。人静乌鸢自乐,小桥外、新绿溅溅。凭阑久,黄芦苦竹,疑泛九江船。
年年,如社燕,漂流瀚海,来寄修橼。且莫思身外,长近尊前。憔悴江南倦客,不堪听、急管繁弦。歌筵畔,先安簟枕,容我醉时眠。
这首词的语言蕴藉含蓄,景物描写细致生动,情感抒发曲折回环,道尽了难遣的苦闷,一吐心中的抑郁。情感表达很真实很唯美,当代著名词学研究大家唐圭璋先生特别推崇这首词,评论它为“疏密相间,笔力奇横,写景抒情刻画入微,形容尽致”。
周邦彦在溧水还创作了《隔浦莲近拍·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》《风流子》《鹤冲天·溧水长寿乡作》《花犯·咏梅》《红林擒近·咏雪》《红林擒近·雪睛》《仙杏山》《竹城》《楚平王庙》《过左伯桃羊角哀墓》《插竹亭记》等十几首诗词佳作。
绍圣三年(1096)冬,周邦彦由溧水知县调回京城。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),掌管大晟府(掌管音乐的官署),负责谱制词曲,成了北宋词坛“大晟诗派”的领袖。而无想山,也成为周邦彦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站,也因周邦彦而被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。至今,无想山仍流传着很多关于周邦彦的历史故事。
周邦彦文化史迹
01 美成草庐
位于梅岭路大拐弯处,该点仿杜甫草堂,供游人歇息凭吊。“美成”取自周邦彦的字。相传周邦彦游历无想山时,喜欢在此驻足赏梅,时人遂在此建庐,施茶于行人。登临此处,可尽观无想湖,山峦岭壑,松林茂竹,尽收眼底。
02 牧心谷
位于逐水径北端,现有儿童游玩设施,马鞭草、粉黛乱子草等景观植物。相传周邦彦偶至此处,顿觉风轻云淡,神清气爽;遂念及孔子“不见心者,当牧心也”典故,将此谷名曰“牧心”。牧心谷也是人们返璞归真,滋养身心的好地方。
03 甘露室
位于逐水径南端,紧邻无想寺下院。此地背对青山,前临篱园,一派归园田居之感。相传当年周邦彦游玩至此,谓道家“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”,甚是宜人,遂筑陋室;元末山中仍有甘露室(见陶安《游龙鸣山记》)。明清时期,溧水的文人雅士常至此品茶。
景点和文化故事
此外,无想山中的清园湖、新绿桥等景点也取自周邦彦词作《满庭芳•夏日溧水无想山作》。
同时,无想山景区紧贴文脉,还根据周邦彦游历无想山的故事开发定制了一批旅游商品,将文化故事和农副、土特产品有机结合,进一步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。代表性的有:
01 苁蓉菇
即无想山山菇。无想山自古盛产山菇,传说周邦彦访无想山时迷路,饥渴难耐。偶至一农妇家,农妇以家中晒干的山菇待之。周食后精神振奋,赞叹:“此物胜之苁蓉尤甚”。后常命人至山中采置,以飨宾客。宣传语:阅自然,悦苁蓉(越自然,越从容)。
02 旧风味青梅
无想山中梅林遍布,灿若云霞。传说周邦彦非常喜欢无想山的梅花,除作“风老莺雏,雨肥梅子,午阴嘉树清圆"(《满庭芳•夏日溧水无想山作》)外,还有“粉墙低,梅花照眼,依然旧风味”(花犯·小石梅花)。梅以诗名,寓功名顺达之意。宣传语:青梅照眼,只此风味。
材料来源:网络、潘惠明著《无想寻踪——南京无想山文化资源集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