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无想山首页 > 正文
无想故事丨#捌 古心和尚与无想山

僧人们在受戒的时候,时常会念起一个叫古心的人的名号。那么,古心是谁呢?他与无想山又有什么因缘呢?

古心和尚与无想山
      无想寺的后面,有一个小土坡,坡前岩石上刻着“南山和尚墓”。墓前有香炉、祭品,时常有人来烧香、祭拜。南山和尚就是古心。古心,原名叫杨如馨,明代溧水人。年轻时笃信佛教,父母去世后,到南京栖霞寺剃度出家,日夜精心研究佛法。


      古心通过对佛教律学的探究,深深地感受到,要想振兴佛教,必须先从律宗入手,恢复、整理佛教律宗的弘教法式,“以戒为师”,重兴南山律宗。他在五台山研习、修行时,持戒严谨,受到五台山僧俗的尊敬,以致“声名远播,闻于朝廷”。曾奉朝廷诏书,在五台山连续3次举办“龙华大会”。又多次受邀,赴古林、栖霞、甘露、灵隐、天宁、海会等诸大寺院开坛授戒,戒弟子数万人,使中国佛教律宗得到恢复和发展。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十一月,古心和尚在南京古林寺内圆寂,神宗皇帝闻讯后大为伤心、叹惜,让人画了古心的遗像,请于大内供奉,并亲笔题赞,曰:“瞻其貎,知其人;入三味,绝六尘;昔婆离,今古心。”古心一生座南北道场三十余会,建坛受戒,开堂讲法,徒众数万,法嗣十二人。使元、明以来一直埋没无闻的律宗得以重兴,后人奉古心为“南山律宗第十三世,古林开山第一人,中兴律祖”。他是中国佛教南山律宗自隋唐以来的继承者,也是明清乃至近代律学研究的开拓者。

      传说古心是溧水南乡人,在十几岁特别喜欢佛法,一心想出家,由于无想寺的名气很大,古心就想去无想寺当和尚,无想寺的住持是一位刚从南京下来的老和尚,见古心年纪轻轻,怕他尘缘未了,起初不肯收他。古心为了表现他出家的诚心,硬是在无想寺寺门前跪了一天一夜。住持不忍心,将他喊到方丈室,说道:“我可以先收你为徒,但你没必要急于出家。你可以先在家结发修行,等你有了出离心——出家的因缘成熟了,自然就会出家了。”
住持又拿出两本经书说:“我送你两本经书,可以先研习一下。”

古心磕头拜谢,捧着经书,高高兴兴地回家苦读去了。

此后,每当快到初一、十五的时候,古心会提早一两天赶到无想寺,挑水扫地,烧香礼佛,也听听住持讲经说法。
  
这一年,古心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,古心料理了后事,又一次走进了无想寺,跪在了住持面前。

“师父,我不走了,收我出家吧。”古心虔诚地说道。

“真心能放下一切了?”住持问道。

“嗯!”古心点头应道:“以前父母尚在,孝养双亲,是大善大德,是佛的教诲。如今,双亲去世,我已无家,唯愿皈依佛门。”

“心意已决?”住持又问。

“已决,在无想寺终老也无憾!”古心问答。信持微微一笑,说道:“无想寺留不住你,无想山也留不住你,为师看你很有慧根,有佛缘,以后必成大器。”住持又郑重地说:“我有个师兄,法号真节,住持金陵栖霞寺,你可以跟他去学习佛法。”

  
     在无想寺住持的介绍下,古心来到子栖霞寺,拜真节法师为师,受戒出家,最终成为一代名僧。古心76岁临终之前,依然没有忘记故乡的无想山,没有忘记年轻时终老无想寺的梦想——那是他当年对无想寺住持的诺言。出家人不打诳语,应该归葬无想山,可古林寺的徒弟们执意要将他葬在天隆寺的塔林。古心只好命人将他穿过的一套衣物送到了溧水无想寺。让无想寺的僧人们待他圆寂后建一个衣冠冢,以了其宿愿。

     传说这就是南山和尚古心与无想寺的渊源,也是无想山古心墓的来历。

故事来源:《无想寻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