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驿道主要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、经济、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、物资运输、军队调动、军队后勤补给和官员出差、调任与巡视。而驿站是沿驿道设立的负责官方接待、信息传递,道路管理和军队供给的机构。驿道和驿站合称为驿传系统。
我国古代著名的驿道有丝绸之路,古代的湖广驿道、南阳-襄阳驿道、青蒿驿道、梅关古驿道等。由于驿传系统在对全国统治中的重要地位,所以历代都是由朝廷兵部直接进行管辖。
本期《无想史迹》将带大家了解无想山西端曾经分布的溧水古驿道。
城南古驿站
无想山西端的平安山、平山头山下有一条溧水古驿道。
这条古驿道在古代曾被叫做“大驿路”,据南宋《景定建康志》记载,“大驿路”将南京与杭州沟通起来。在南宋时期的溧水,这条驿道有五个驿站,即坊墟驿(即今柘塘)、中山驿(即今溧水)、蒲塘驿、漆桥驿和招贤驿。南宋绍熙二年(1191)秋天,任江东转运使的著名诗人杨万里曾巡察溧水一带,他从江宁出发,沿这条大驿路经秣陵关、方(坊)墟、乌山,入住县城中山驿,后出城往南,经平安山,到蒲塘、孔镇、漆桥,入郎溪县境。
到了明代正德年间,溧水知县何东莱在溧水境内建了十八座驿铺,溧水城南驿道上的驿铺有庙塘铺(南十一里)、石堆铺(南二十里)、三角铺(南三十里)、孔镇铺(南四十里)、土山铺(南五十里)、毛公铺(南六十里)。
城南驿道上接溧水、南京,下通高淳、郎溪、广德、宣城、杭州等地,故而商旅络绎不绝,热闹繁华。平安山、无想山自然也成了南来北往者的地理坐标。平安山下的这条古驿道具体走向为:出溧水南门,经华胜寺(二高中南面煤球厂处)、任家凹村、西肖村、史家村、罗家巷村、马鞍山村,在平安山下驿道开始向西折向,然后沿山脚进入庙塘铺村,经半山村,通往石堆铺村。
无想山的这条城南古驿道在平安山、平山头山下延绵近十里。历史长河里,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、英雄豪杰在这条驿道上留下足迹,而不远处的无想山、无想寺想必也曾令他们中许多人向往不已!
文章出自《无想寻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