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无想山,苍翠接天,云岚吞吐,自六朝以来便是高士隐逸、文人放怀的世外之境。南唐年间,名臣韩熙载每倦于庙堂倾轧,便策马而来,于此筑读书台、结方外友。世人皆知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那位醉眼迷离的狂士,却不知画外真趣,尽在这无想山中。
韩熙载:无想山翁述怀
老夫韩熙载,北海人也,少年登第,自负才略,欲佐明主,匡扶天下。奈何中原板荡,先父罹难,某只得携书南奔,流寓江左。初至金陵时,尚怀壮志,以为江南新朝,或可一展抱负。谁知三主更迭,吾虽位列朝堂,终是北客南冠,不得与闻大计。

庙堂浮沉
中主时,某曾上疏谏伐闽地,言"兵者凶器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",奈何庙堂诸公,但喜开边之功,视某言如秋风过耳。后主即位,猜忌益深,北来旧臣,多遭鸩杀。老夫岂不知祸将及身?遂放浪形骸,沉溺声色,画工图吾醉态,呈于御前。呵,若非如此,焉能保全头颅至今?

山居之乐
然则,老夫平生最畅快处,不在金陵繁华,而在溧水无想山中。彼处林壑幽深,泉石清绝,六朝古寺掩映其间,晨钟暮鼓,令人尘虑顿消。某常携酒一壶,书数卷,独登读书台,倚松而坐,远眺群峰如黛,近听溪声潺潺。

赠僧明志
老夫昔年宦海浮沉,幸得溧水无想山一方净土,方知人间至味,不过林泉之乐。此山四围青嶂如屏,古寺钟声穿云,松涛竹韵入耳,实乃六朝以来第一幽绝处。曾作《溧水无相寺赠僧》一首,道是:
"无想景幽远,山屏四面开。
凭师领鹤去,待我挂冠来。
药为依时采,松宜绕舍栽。
林泉自多兴,不是效刘雷。"
"待我挂冠来"——此语非虚言也。山中老僧常笑问:"韩公何日真能放下?"某但笑而不答。

金陵城中人只见我夜宴笙歌,却不知我心中所求,不过是一方清净天地,采药栽松,与鹤为伴罢了。世人皆道我效刘晨、阮肇寻仙访道,岂不知我韩熙载爱这林泉,只因林泉是真,朝堂是假!夜宴图中醉眼迷离是假,无想山中明月清风是真!
山中岁月,最是逍遥。或独坐观书,或与僧对弈,或临溪垂钓,兴至则吟诗,醉后则高卧。诸君若倦了金陵尘嚣,不妨来此寻我。不必问路,但见:松下有棋枰处,即是韩某当年流连地;泉边留诗石旁,自有千年未改的山灵韵致。
无想印记:韩熙载读书台、百步云梯

材料来源:《无想寻踪》